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当前,伴随着“数智技术”共生成长的青年一代,其情感需求、行为喜好、社会交往、价值追求等均发生现代化嬗变,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特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立足二级学院网络育人阵地建设,不断探索“导师领航+专家护航+朋辈引航+师生共创”的网络内容生产供给机制,搭建“分众化、精准化”网络育人空间阵地,构建具有“思想价值、情绪价值、社交价值、参与价值”的网络育人品牌栏目,打造“金砼木”新媒体工作室,让“年轻化”表达重塑网络育人“生生场域”,用“场景化”视角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通过“从原创到共创”的范式革新,不断培育网络思政引领力。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1.认知革新:在研究青年特点变化中不断更新定位
“金砼木”新媒体工作室工作人员分为教师、学生干部两大群体,平均每两年会进行组织架构的梳理和革新,并以两年为周期对运行栏目及内容进行浏览量、转发量、粉丝量和影响力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工作方向。指导老师团体每年定期集中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理论成果、青年群体特征分析权威报告并开展实践调研,确保网络育人理念方法不脱节、不掉队。当前,场景化、兴趣驱动、去情感负担的“搭子关系”,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的主流社交模式,即时感、视觉化、叙事化的体验消费和情绪消费正在重构着青年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代青年每天都面临着过载的信息数据,建设好网络育人阵地,首先必须要找准并适应教育对象这一新特征。工作室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将定位从“青年原创”视角转移到了“青年共创”视角,这一视角的改变影响的不仅是作品产出方式,更是明晰了网络育人的核心路径: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摒弃“自上而下”的层级组织安排,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深入青年生活议题,建强网络育人“生生场域”,缔造“学生交流成长共同体”,增进网络育人亲和力。
2.理念革新:在适应青年价值需求中深化教育引领
“金砼木”新媒体工作室共建设有三个微信平台和1个视频号平台,分别定位于不同的育人功能,差异化承担不同师生群体的教育引领工作。依托不同的育人定位,工作室紧密结合当代青年的四种“价值需求”进行栏目创新:强化“思想价值”引领,重点打造“仝欣平”网络评论文章专栏,引导学生网络评论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撰写评论员文章,结合青年成长关注设立“土木人说土木”“校友寄语”“三下乡纪实”等微栏目,在师生联动中实现从游育人;强化“情绪价值”体验,重点打造“砼窗”心灵树洞栏目,深入青年求职就业、恋爱交友、成长心理等生活议题进行话题设置、互动讨论、情绪疏导和情感链接,培育“向上、向善、向前”的良好精神风貌;强化“社交价值”吸引,重点打造“金砼木”视频号-青年VLOG栏目,抢占短视频阵地,培育学院青年学生原创UP主,并依次从“爱好兴趣-生活技巧-学习方法-情感励志-职业规划”策划选题,设立“揭榜挂帅+兴趣共创+同学星荐”参与互动渠道,构建“圈层化”思政社区,形成UGC(用户生成内容)生态,让学生成为内容生产者而非被动接收者;强化“参与价值”互动,重点打造“砼行”栏目,构建线上线下双规机制,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身边的榜样”的选择、采访、宣传、互动工作,一体自主完成“主题设置、海报设计、人物采访、讲座开展、活动宣传”等全流程各环节,使同辈互助从“单向传播”转化为“参与式学习”。
3.组织革新:在应对多元价值冲击中培育思政引领力
立德树人是思政引领力生成的价值方向,满足学生主体内在需求是思政引领力生成的关键环节,营造良性运行的育人生态则是思政引领力生成的条件保障。面对网络超量的信息数据和多元的价值冲击,必须建设一支组织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工作力量和育人队伍,共同培育网络思政引领力:聘请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宣传部专职教师为工作室导师,为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开展指引方向;邀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十佳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担任工作室专家顾问,把脉工作室建设动态,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组件一支涵盖本硕博各阶段的学生骨干队伍,负责工作平台的运维和建设;面向全院师生进行开源共创,系统拉通工作室成员与班级宣传委员,构建“大宣传”体系,定期进行共创作品展示与评优评先,不断激发创作活力。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1.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打造年轻高价值系列育人品牌
经过多年深耕,“金砼木”新媒体工作室已成功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IP,以“阿砼、阿沐”卡通形象为核心,开发出水杯、雨伞、文化衫等系列文创产品,深受青年学子喜爱,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工作室紧扣学生成长需求,创新打造“三砼”育人品牌矩阵:“仝欣平”(累计发文7期)、“砼窗”(累计发文10期)、“砼行”(累计开展15期)。在视听内容创作方面,工作室推出《青年VLOG》《土木人说土木》等原创栏目,其中《校友寄语》6期引发职业规划共鸣,《青年VLOG》3期以高质量鲜活生活纪实获师生自发转发,全年累计发布微视频139期,全网视频浏览量突破10万+,有效实现“以文化人、以影育人”。
目前,工作室运营的“西建大土木人”“西建大土木青年之声”“砼心向党”三大微信平台覆盖师生18000余人,年均浏览量达6万人次,形成了“文创吸引—内容浸润—价值引领”的闭环育人生态,切实提升了二级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2.锻造网络育人队伍,产出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育人成果
工作室着力锻造“专兼结合、师生协同”的网络育人队伍,构建由3名辅导员牵头、10名学生骨干参与的新媒体矩阵团队,年均培训15场次。围绕思政引领与专业特色,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微信平台“西建大土木青年之声”荣获2024年度校新闻舆论工作“十佳新媒体”荣誉,学院荣获荣获2024年度校新闻舆论工作“十佳供稿单位”荣誉,学院网站荣获2024年度校新闻舆论工作“十佳网站”;1件学生作品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动漫类作品优秀奖;2份工作案例荣获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1名学生骨干遴选至团省委新媒体工作中心任职,1名学生骨干遴选至陕西电视台进行兼职实习;承办多场校级层面短视频大赛等网络育人比赛,形成了“以队伍促内容、以内容强队伍”的育人闭环,切实推动二级学院网络思政工作走深走实。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1.持续深化共创理念,进一步挖潜学生群体活力。坚持学生新媒体“服务学生、展示学生、助力学生”定位不动摇。一方面,继续深化现有品牌栏目的质量提升与数量累计,以每年挖掘培育2-3名校园UP主,发布10期高质量青年VLOG、推送“三砼”高质量原创推文10-20篇、设置青年议题3-5个的进度不断扩大网络育人阵地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继续深挖开发《土木大事件》《土木青年脱口秀》等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持续创新网络育人范式。
2.持续加强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能力。坚持“走出去”,组织学生向全国网络名师工作室、省内外新闻宣传单位负责人等请教学习,掌握网络新媒体技术、培育网络媒介意识素养;坚持“大联合”,积极组织开展校级、院级网络育人主题教育活动交流共研,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和思想认知水平,用新技术赋能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和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