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整建制合并组成,时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在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后又增设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专业。2024年交通类相关专业从学院划出。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3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连续4次以优秀成绩通过专业评估,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

上世纪60年代初,学院开始培养结构工程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设立结构工程博士点。2002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水利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学院主持的教育部首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土木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突破,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所在的工程学为全球前1%学科。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北地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级示范基地、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结构中心)、教育部结构工程与抗震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西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536项,合同经费总计37870万元,到账经费26844万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1218项,其中发明专利247项;出版专著52部,教材34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62篇,其中SCI、EI收录2052篇。

学院作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引领学科发展和推动学科迈向前沿为目标,依托教育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及高水平创新团队,在高性能材料和结构、古建筑结构保护与传承、结构韧性与智能防灾、工程结构智能诊断与长寿命保障、西部村镇建筑与绿色建造、地下工程安全与智慧运维等研究方向优势与特色鲜明,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18人,博士生导师41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虚拟教研室各1个,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以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6人次。

学院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日本、韩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多国高校保持良好的校际交流和合作。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开启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国际联合培养模式。2019年,土木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来华留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积极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厚土华木”学生工作理念,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奖励和赞誉。

学院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际或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760余人次,其他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520余项,获奖人数2480余人。学院连续多年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陕西省标兵团队”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

六十多年来,学院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行业渊源,明确“扎根西部,立足陕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拓展国际,争创一流”的发展定位,培养了一大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全国劳动模范梁西军和王洲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毛伙南等为代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西林院士作报告

ISSF-202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第二届大学校长论坛

“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大会

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弘扬“大先生”精神文化铸魂

“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金奖

学院教师接受央视采访报道

学生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最新更新日期: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