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背景
1991-09至1995-05,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
1986-09至1988-012,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力学专业,硕士;
1978-02至1982-01,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
2.工作履历
1996-12至2000-01,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2-01至1984-09,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科学研究;
1997-05至1998-05月,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客座教授;
12015-03至2024-12,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
1984-09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3.主讲课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高等稳定理论、钢结构文献选读
1.学术兼职
(1)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3)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4)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专家;
(5)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
(6)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7)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
(8)住建部建筑用钢协调组专家组成员
(9)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
(10)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11)陕西省科协常委
(12)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会专家
(13)《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编委;
(14)《工程力学》杂志编委;
(15)《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编委;
(16)《空间结构》杂志编委;
(1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编委;
(18)《建筑结构》杂志编委;
(19)《钢结构》杂志编委;
(20)《工业建筑》杂志编委;
(21)《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编委;
2.承担项目与课题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703502,一体化关键预制构件及新型木竹组合结构,2017/07-2020/12;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701201,建筑钢结构体系研究及工程示范,2016107-202010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442,钢板剪力墙结构震损评估及性能修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2016/01-2019/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381,半刚性框架-防屈曲剪力墙结构新体系理论与试验研究,2012101-2015/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8181,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新型结构体系理论与试验研究,2009101-2011/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8078,三维空间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2004/01-2006/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541,联肢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2019/01-2022/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2178164,钢框架—内嵌折板格构式钢板剪力墙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2022/01-2025/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8206,受控摇摆钢板剪力墙-钢框架体系抗震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2025/01-2028/12;
1.论文
(1)Xi-Feng Yan , Ji-Ping Hao , Meng-Nan He ,Behavior of circular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aluminum alloy tubular stub columns: Test, modeling and confinement-based design,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95/2024/110060;
(2)Jiping Hao, Shenghui Li, Weifeng Tian, Xinghuang Wu,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upl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slit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1(2023)107674;
(3)Xinghuang Wu, Jiping Hao, Weifeng Tian, Shenghui Li, Rong Wang,Cyclic tests and performance of weak-axis connected uncoupled and coupl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novel infill plate configuration,Thin-Walled Structures,178(2022)109331;
(4)郝际平;孙晓岭;薛强等,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工程力学,2017, 34(01): 1-13;(中科协优秀科技论文、2017年度F5000论文、工程力学杂志高引用率论文)
(5)刘斌;郝际平;钟炜辉等,喷涂保温材料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1):85-92;(2015年度F5000论文)
(6)等350余篇国内外期刊论文,SCI、EI收录150余篇。
2.专利
(1)US 11,396,748 B2,SPECIALTSHAPED COLUMN SHEARWALL MODULE. SHEAR WALL AND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Jul. 26, 2022;
(2)US 11,473,298 B2,SPECIAL L-SHAPED COLUMN SHEARWALL MODULE,SHEAR WALL AND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Oct. 18,2022;
(3)ZL 202111668171.8一种薄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墙板连接结构2025.02.14
(4)ZL 201710272375.7一种采用对穿钢棒的多腔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外装配式连接节点2024.02.09
(5)等发明专利110项,实用新型248项。
3.获奖
(1)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2004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超载服役公路钢桥状态评估、加固及养护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时变过程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大型复杂钢结构关键理论及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年),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
(6)装配式钢框架与钢板剪力墙建筑体系成套技术研发及应用(201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7)现代钢管结构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应用(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8)大型复杂高层钢结构建筑关键技术(202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9)大型复杂超限建筑钢结构体系创新及建造关键技术,2024年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中央划转西部院校创新性工程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2)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年;
(13)集一流队伍、建一流课程、创一流平台,打造一流土木工程专业,2018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4)钢结构设计原理,2023年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1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6)中国钢结构协会,2014年,中国钢结构三十年杰出贡献人物;
4.著作
(1)《新型空间结构试验自动加载系统研发及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研究与进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3)《现代竹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4)《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理论、设计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1;
(5)《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科学出版社,2020;
(6)[1]《钢结构》(上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7)《钢结构进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8)《薄壁杆件的弯曲与扭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