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下午15点整,国立台湾大学总务长、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葛宇宁在土木楼516报告厅开展题为了“砂-粉土二元材料之最大最小孔隙 比”的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郑文杰教授主持。
葛宇宁教授
本次报告会,葛宇宁教授从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现有的砂-粉土包裹理论和模型及其评价、一种新模型的发展和评价、结论五方面展开。
葛宇宁教授首先介绍了过去土壤液化的研究中,大部分局限于砂土或粉土质砂。而现今工程常用的液化潜能评估方法为SPT-N法,其背景仍建立于砂性土壤。在1994年Northridge、1999 年Kocaeli、1999 年Chi-Chi、2016年Meinong 地震中皆有高细粒料含量土壤(低塑性粉土)液化的案例发生。但砂与黏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工程性质,而粉土的颗粒大小则介于砂与黏土之间,其物理/工程性质也处于两者之间。葛教授接着阐明了2013年Meidani提出的填充双尺寸颗粒的“主导网络“概念,并分别解释了粗颗粒作为主导材料和细颗粒作为主导材料时的假设和模型,并得出这种新模型能更好的预测不同粒径的砂-粉土混合物的最小孔隙比。
葛宇宁教授最后介绍了国立台湾大学和土木工程系的基本情况,并细致的回答了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情积极的学术互动和探讨。
现场问答
本次报告会虽然短暂,但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葛宇宁教授介绍的“砂-粉土二元材料之最大最小孔隙比”让在场的师生们了解了岩土学科研究的前沿,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科研学习的兴趣、创新意识,让同学们收获众多、感慨颇丰。同时本期讲堂对于我院师生准确把握我国热点研究方向、扩展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院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主讲人介绍:
葛宇宁博士为台湾大学总务长,土木工程学系教授。1995年于台湾大学取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然后分别于2000及200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获得土木工程硕土及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2011年,葛博士在密苏里科技大学(前密苏里大学萝拉分校)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学系任教,分别担任助理教授及终生副教授。葛博士于2011年返回台湾大学任教。
葛博土有超过15年以上岩土工程之教学、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他近期的研究课题包括岩土材料之工程特性、土壤液化、地基处理以及粒状土的本构行为。葛教授2006年至2011年担任Soil and Rock 5 Instrumentation Committee of J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TRB),USA的委员,目前,亦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SCE) Soil Properties and Modeling Committee and Unsaturated Soils Committee of Geo-Institute的委员。他同时也是数个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包括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ASCE)、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STM)、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以及Journal of GeoEngineering。葛教授已指导过50位研究生,包含5位博士,目前已发表SCI与EI索引高水平论文约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