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三年精心建设的贵州省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简称“剑黎高速公路”)正式全线通车,标志着黔东南州的交通网络再次迎来重大升级。这条高速公路不仅大幅缩短了剑河县与黎平县之间的车程,从原本的三个多小时缩减至一个小时左右,在贵州省高速公路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剑黎高速公路作为《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和《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不仅是黔东南州与湖南省际高速公路通道的重要路段,也是沪昆与三黎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络线。它途经剑河、锦屏、黎平等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对于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打通东南区域对外交流快捷通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该高速公路项目主线全长74.754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为80公里。全线共设桥梁53座、特长隧道4座(总长14065.5米)、长隧道10座(总长15376.5米),桥隧比高达69.4%,充分展现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线路起于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附近的巫作溪,与剑榕高速T型交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多个重要节点,最终在黎平县城北侧上跨三穗至黎平高速,接入黎平至靖州高速公路。
面对剑黎高速公路沿线复杂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施工地形陡峭、褶皱断层地带较多、隧道偏压严重等难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宋战平教授团队迎难而上,通过深入的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一套岩土工程灾害智能超前预警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物联网无线传输、BIM和GIS技术、复杂因素岩土工程预警、定量安全评价、定位考勤和人员抢险报警、WEB数据库以及手机查询软件等多项先进技术,为复杂岩土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此外,针对西南山区富水公路隧道的特点,宋战平教授团队还提出了“立足设计,优化设计,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变形缝、施工缝为重点”的指导原则,从结构自防水、外包防水和施工细部防水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水高水压力条件下的公路隧道防水施工新技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西南山区富水高水压力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