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有九大主要工作职责,其中关于第六大职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阐述所用字数仅次于第一大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可见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随着在线教育课程的广泛普及,网络新技术平台成为师生链接的关键纽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因师生居家隔离政策要求成为了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战时“补给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加之“后疫情时代”的深刻社会变革,呼唤着深化改革与革陈出新,以满足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要求。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新媒体工作发展定位,以“时间补位、角色补位”的工作思路,打造了以“西建大土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以“西建大土木人”和“砼心向党”微信公众平台为两翼的工作主抓手,凝聚合力,打磨品牌,不断推进学院“阿砼木”新媒体工作室改革创新,服务学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高。土木工程学院“阿砼木”新媒体工作室依托原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学生会宣传部、学生会文艺部绘画组、“依木了然”大学生网络服务队整合改进而来,于2020年正式成立,隶属学院团委直接管辖。一年来,通过不断建章立制,学习思考,工作室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院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媒体工作经验,切实承担起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助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寻找定位:围绕关照服务,完善供给侧改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是思想引领,网络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媒介与形式,如何走进青年生活与内心,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完成教育服务的各项使命,实现“立德树人”才是其根本。正因如此,土木工程学院“阿砼木”新媒体工作室着眼于思政教育吸引力、丰富度、获得感的“三提高”,不断通过供给侧改革,激发新媒体工作创造力。
1.围绕学生,分门别类搭建平台,提高思政教育吸引力。 为实现网络思政精准化、专项化教育,工作室经过悉心研判,围绕“讲好土木人故事,传承土木人精神,记录学院发展大事”整合运营“西建大土木人”微信公众号,深耕大学精神培养与学院文化熏陶,教育引导学子传承“厚土华木”之精神,爱院爱校爱祖国;围绕“服务学习生活,凝聚青春力量,传播土木声音”整合运营“西建大土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深耕党团班级建设、优良学风培育、日常管理服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引导学子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围绕打造土木师生“理想信念的锤炼阵地、守望初心的精神高地、理论知识的学习园地、青年党员的教育基地、学生党建的活动营地、先锋骨干的培养源地”整合运营“砼心向党”微信公众号,深耕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教育引导学子学理论悟原理,躬实践明责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大平台各有重点、各司其职更互为支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差异化内容供给,实现教育“因材施教”,更因针对性而更具吸引力。
2.关照学生,寓教于学构思舞台,提高思政教育丰富度。转变思想认识,细化内部建设。新媒体工作室以“项目制”代替常见的“任务制”,建立完善“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组长-组员”的学生队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以“积分制”代替常见的“评分制”,着重强调集体成果中的个人贡献度并赋予分值,围绕专项工作开展试点,致力建设从挂榜到揭榜、履榜、评榜、奖榜的“揭榜挂帅”全链条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重视学用并举,强化工作设计。深化指导设计,本学年工作室从校内外选聘专业教师2名和学生干部骨干3名担任工作室发展顾问团,参与工作室品牌打造、形象设计、效果评价和业务培训,帮助学生在干事中学会谋事,不断总结提升,避免工作质量的低位徘徊。深化环节设计,重点突出学生主导参与。工作室先后打造了《砼行》人物类专访活动、《土木人的一天》系列V-log视频活动,从主题构思、海报设计、新闻撰写、视频制作、推文宣传等各环节拓展学生教育环节;强化院、班合作,构建“新媒体工作室+班级文艺委员+支部宣传委员”工作大格局,坚持服务对接下沉,增强班级、支部投稿荐稿数量和意见收集展示,在广大舞台搭建的过程中扩大教育影响,丰富教育内涵。
3.服务学生,以生为本转换展台,提高思政教育获得感。工作内容聚焦学生学习生活关切。工作室现推出有“立志筑梦”“学习追梦”“躬行圆梦”“学生风采”“知行合一” 六大教育板块,其中子模块内容累计21个,涵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发展、文体素质锻炼和生活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联合学院学生会各部门,打造了在线“学霸讲堂”“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最美笔记、最美书桌展示”“最佳团日活动评选”“党团电影配音”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打造学生身边的典型榜样。工作开展聚焦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打造新媒体育人矩阵,开通“西建大阿砼木”官方抖音平台与微博号,进一步强化图片、视频、音乐等类型媒介的综合使用,与时俱进开展抖音线上直播,成功举办“辅导员微课堂”“辅导员带你逛学院”“迎新生大直播”等活动,增强了服务学生能力本领,拓宽了师生交流渠道;强化工作室logo与形象周边设计,举办“土木大事件”学生问题集中反馈栏目,通过深入人心的“阿砼”“阿沐”卡通形象切实增强服务学生的亲和力。通过学生问题反馈,进一步深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学院事务管理的话语权,全面提高其教育获得感。
(二)创新补位:着眼“两贯通”,助力工作亮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在哪里,“朋友圈”就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得延伸到哪里。网络是育人的“虚拟场域”,是没有边界,却又是随手可及的课堂和校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阵地”。如何让新阵地更好的服务于“立德树人”大局,如何将新老阵地统筹协调,发挥出“1+1>2”的效果,新媒体工作室立足于“时间补位”“角色补位”两个基点,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助力思想教育时时有,协同育人处处新,形成了土木工程学院独特的工作品牌。
1.时间补位,贯通“假期”与“日常”,实现思想教育引领不间断。新媒体工作室坚持打造“全天候”网络平台运营服务,实行“值班制”,在放假期间依然做到“不掉线”。围绕“社会实践”开展专题新闻跟踪报道,协助举办社会实践线上系列讲堂;围绕“欢度春节”开展最美家风评选、我和我的家乡照片征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班级建设”开展班级风采展示,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假期学习笔记”与“土木青年假期读书班”成果展等,工作室通过活动载体的完善使教育管理得以拓展,用时间补位弥补假期教育的空白。
2.角色补位,贯通“线上”与“线下”,实现学生成长锻炼不停歇。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通过具体事务性的锻炼得以实现,后疫情时代新技术的灵活使用更是其中的关键要义。工作室重视通过自身技术载体资源的利用,将日常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数字化,推动“线上”“线下”工作相结合,两轨运行。强化育人媒介补位,与喜马拉雅、荔枝直播等平台媒介合作,组织开展“有声书”录制、“迎新春”才艺展示等专题活动,让线上空间成为学生另一个交流成长空间;深化育人渠道补位,构建校内外育人同心圆,链接“校企合作”与“家校互动”,打造学院宣传名片,凝聚育人合力。开辟“家校互动大讲堂”,举行“四大导师”线上指导交流会,进一步缩短空间产生的疏远与距离感,见证并记录学生成长锻炼的点滴往事。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土木工程学院“阿砼木”新媒体工作室经过一年的改制运营,取得主要成效如下: 1.新媒体工作矩阵初步形成。三大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关注人数万人有余,抖音号视频点赞量突破10万人次,微博阵地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校团委院属公众号WCI活跃指数排名数次位列前三,多次问鼎第一。2.新媒体周边产品备受学生喜爱。自主设计工作室吉祥物“阿砼木”动漫形象,完成形象玩偶、抱枕、水杯、挂件等衍生主题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推广,“阿砼”“阿沐”形象深入青年学子内心。3.新媒体宣传学生骨干队伍基本建立。一年来,经过组织改革,院、班合作更加密切,工作室吸引力显著增强,牵头召开“新媒体工作研讨会”1场(同管理学院、文学院、安德学院),学院班级宣传委员技能培训5场等,共培育有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与骨干40人。4.新媒体品牌活动日趋成熟。秉持“做有温度的新闻,做有高度的新媒体”理念,工作室撰写高浏览量新闻推文10篇,拍摄制作微电影3部,打造了《砼行》《老教授专访》《有声书》等特色品牌4项,促进了校内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先进网络文化形成,搭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平台。
工作室主要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八化”:构思系统化、团队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营项目化、内容多彩化、形式新颖化、活动精细化、评比常态化。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1.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强化同其他学院、其他高校新媒体工作者密切联系,举办“联名接力”活动若干、学习交流会议若干。
2.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将“学榜样”与“创榜样”相结合。对标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等赛事要求,培育学生网络工作能力,打造打磨高质量品牌作品,培育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明星”,激发学生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