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举办“访学经验与研究工作交流分享会”

2020-06-16

2020年6月11日下午15时,由土木工程学院、结构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访学经验与研究工作交流分享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报告会主讲人有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我院刘小军副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我院信任副教授以及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我院于婧副教授。报告会由门进杰教授主持,土木工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及近两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历时三小时有余,由三位主讲人刘小军副教授、信任副教授和于婧副教授分别进行国外访学经验分享交流以及相关专业研究工作介绍。

首先,由刘小军副教授分享“含节理黄土微生物灌浆模型的建立及分析”学术报告,介绍其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期间的交流学习经历;黄土节理基本力学特性、MICP固化黄土试验研究、含节理黄土的MICP灌浆模型等研究工作内容;关于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访学随想。

刘小军副教授作报告

其次,由信任副教授分享“既有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及消能减震技术应用” 学术报告。信任副教授先通过访问学术交流、访学印象、访学思考与体会三方面,介绍其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交流期间的经验与体会,强调了所访问学校虽然大型试验设备较少但对于材性试验给予足够重视,以及高水平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均值得学习和借鉴。而后,信任副教授从砌体结构破坏机理与抗震加固、既有结构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回国后整合凝练方向三方面,对其学术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进行分享。

信任副教授作报告

最后,于婧副教授作题为“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分享。于婧副教授首先强调了英语学习以及语言适应能力的重要性,然后从访学介绍、主要科研工作以及访学感悟等角度进行分享交流。指出其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期间感受到外导和学生的任务之重、效率之高值得学习;并重点介绍了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工作机理以及相关试验成果和应用进展。

于婧副教授作报告

随后与会师生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交流,多位学生向报告人提问,报告主讲教授也严谨耐心地进行相应解答。同时,门进杰教授希望通过访问学者邀请其对应的国外导师团队进行回访交流,以增进学术交流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后续国际合作科研工作。

报告会线上讨论交流

本次报告会通过三位访问学者分享的访学经验扩展了全院师生对于国际访问交流学习相关内容和相应学者的研究工作方向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借鉴国外学校高效率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写作素养。本次报告会激励学院青年教师和全院学生在勤奋踏实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注重语言素养的提高训练以开拓国际视野,关注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前沿为日后的国际交流合作做准备。

报告人介绍:

刘小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于重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1月就职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岩土教研室至今。主要从事黄土及其节理的工程特性,黄土隧道工程力学行为及灾病害控制、环境岩土工程新材料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3项。发表中英文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高校科研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编教材2部。获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竞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

信任,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加固设计等方面研究。现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国际Anti-Seismic Systems International Society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学基金与技术研究项目5项,承担人民大会堂减震加固设计等地区研发与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冶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参编行业标准3部、地方规程 2 部;授权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

于婧,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于2012年1月获聘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新型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混凝土结构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1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