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近壁湍流的产生”学术报告会

2019-10-20

2019年10月18日16时,我院特邀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存标教授在土木楼212报告厅作了题为“近壁湍流的产生”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博华教授主持,土木工程学院百余名学生及老师参加了本期报告会。

孙博华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李存标教授所作的题为“近壁湍流的产生”学术报告为广大研究湍流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老师及同学指引一盏明灯,带来不同感受和收获。李教授分别从湍流定义、基本问题中重大现实困难、研究主要步骤及其进展和心得四个部分展开了介绍。

李存标教授作学术报告

首先,李存标教授总结前人的描述和定义,归纳特征,展示历史上前人如何研究湍流问题,为我们打开新思路。其次,李教授提出基本问题:第一,物理上,湍流是什么?第二,数学上,存在重大现实困难。就重大现实困难,李存标教授指出,在飞行设计上如何实现减阻,发动机如何在湍流中实现超燃冲压及大型涡扇发动机内流机理,高超声速气动热如何解决飞行安全的保障问题等。接着,李教授又指出,湍流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产生,了解其如何产生也就懂得其发展历程。在选题与选择研究方法中,李教授指出一个原则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最难的方法是高深的数学方法,前者因条件而限,后者因能力而限。在研究的主要步骤中,李教授提出,装备采用静风洞,试验方法包含以下:近壁速度场测量技术,流动显示技术,大面积稳敏热流测量技术,高频压力测量技术,以及近壁密度场测量。其主要创新为完整的高超转捩过程。最后教授提出心得:权威要尊重,不要迷信;从小问题做起;学会从“好”的研究中找到“坏”的点;方法要合适等受益终身的建议。

学术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的最后,李存标教授细致回答了现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情积极的学术互动和探讨。李存标教授的生动讲解让在场的师生对湍流问题有了详细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湍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同时本次报告会对我院师生强化思维,丰富研究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院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主讲人介绍

李存标,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担任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航天航空系主任,已发表超过70篇SCI期刊论文并做过了超过100多次的邀请报告。他曾为实验流体力学杂志(英文)的编委。现为AIAA J.副主编,Physics of Fluids编委。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高速及低速边界层转捩、风洞设计、圆盘下落、PIV测量和扰动波非线性相互作用。2013年建造成功直径300毫米的目前世界最大的高超声速静风洞。在2015年年底,实验已拥有从Mach 3 到6.5的一系列喷管。这套实验平台为高超转捩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持设计和建造了我国最大的低速底湍流度风洞。